2025年7月6日,在苏州市教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由苏州市非遗传承创新联合体(纺织丝绸类)主办,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丝绸协会承办,苏州丝绸行业协会、苏州市丝绸工程学会、江苏省纺织工程学会丝绸专业委员会协办的“丝韵承古·创就未来”——2025 丝绸非遗传承与创新研修班在苏州大学圆满结业。
苏州市青少年美育协会会长华露,人类非遗项目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苏州丝绸博物馆创始人钱小萍,苏州大学原副校长、教授白伦,苏州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杨凝晖出席结业典礼并讲话;苏州丝绸行业协会秘书长汤凤泉,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院长张克勤、副院长关晋平以及研修班学员参加了结业典礼。结业典礼由关晋平主持。
华露指出,聚焦青年人才培养,是非遗传承创新的核心要务,也是解决目前纺织丝绸类非遗普遍存在的传承乏力问题、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此次研修班正是苏州市非遗传承创新联合体(纺织丝绸类)整合资源,推动纺织丝绸类非遗与科技、创意融合,注重青年人才培养的生动实践。也期待未来丝绸非遗能继续走进校园,着力培养学生对纺织丝绸类非遗的兴趣,扩大苏州丝绸技艺传播和影响力,助力苏州丝绸守正创新。
钱小萍回顾了早年因社会忽视文化传承而孤军奋战,致力于抢救丝绸非遗文化的历程,如今欣喜于国家号召下传统文化复兴热潮。她勉励学员深入理解非遗内涵,既要坚守传统工艺精髓,又要结合数字化创新发展,反对急功近利和过度商业化,强调传承需沉淀真知、守正创新,肩负起弘扬丝绸文明的责任。
白伦回顾了中国丝绸产业发展历程,强调在AI与科技高速发展时代,需将传统丝绸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开拓新路径。寄语年轻丝绸从业者拓宽视野,推动中国丝绸走向世界,重现丝绸之路辉煌。
杨凝晖祝贺研修班圆满成功,感谢专家、学员及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她强调苏州大学依托百年丝绸学科底蕴,致力于联合各界推动非遗传承创新,鼓励学员成为非遗守护者、传播者与开拓者,助力丝绸文化焕发新生,并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合作,共促非遗事业繁荣。
结业典礼上,出席嘉宾为研修班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学员代表袁媛、朱啸行分享了学习体会与成长经验。他们表示通过研修班深化了对非遗传承的认知,强调非遗传承需扎根传统工艺逻辑,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新生。通过跨界融合、科技赋能与市场化探索,让丝绸文化既葆有"慢细准"的工匠精神,又能融入现代生活。学员们立志以经纬交织的匠心,接续文明基因,在坚守与突破中织就新时代的锦绣华章。
培训班设置系列基础理论课程,邀请学术专家,通过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生动演绎,提升学员文化艺术素养,激发创新思维,拓宽视野,促进业内外交流与合作。
苏州市非遗办副主任、非遗专家王燕老师主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系统梳理了非遗的脉络与核心要义,为研修班学员奠定了理论基础。苏州大学卓越人才特聘教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李超德主讲的《从母亲的艺术到时尚的艺术》,以苏州刺绣为切入点,深刻剖析了传统手工艺从生活实用到艺术表达的创新转化路径,打开了非遗融入当代生活与时尚视野的新思路。漳缎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苏州丝绸博物馆研究员王晨主讲的《漳缎技艺及产业化》,系统梳理了漳缎技艺的历史脉络、工艺特点和艺术价值,并聚焦其当代发展,深入剖析了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探索的路径以及成功的实践案例,为学员理解非遗项目如何在坚守传统核心技艺的同时,积极拥抱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标准化组织分技术委员会主席关晋平主讲的《科技赋能丝绸非遗》,以扎实的案例和清晰的脉络生动展现了AI、先进材料等现代科技如何为古老的丝绸非遗注入新活力,拓宽了保护、传承与创新的边界。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文保科技部副主任陈杨主讲的《古韵重辉——非遗技艺在故宫织绣文物修复中的守正创新》,以故宫珍藏清代织绣文物的审美意趣、制作工艺及保护修复为主题,深度解析传统非遗技艺在传世织绣文物修复中的核心价值和高超智慧。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于颖主讲的《馆藏出土服饰文物活化实践——文博与非遗合作价值和意义》,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呈现了考古研究与非遗传承的协同创新路径,建立起历史遗存与当代传承的桥梁。北京服装学院教授贺阳主讲的《随方制象——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极简结构研究与设计创新》,从少数民族服装的制衣方法、剪裁工序等思考民族服饰的制衣观念和智慧,又从传统服饰造物思想与方法出发,研究当代中国服饰创新设计,展现了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与文化内涵。北京致心科技有限公司 CEO翁勍力、高级工程师李玮联合带来了课程《AI赋能丝绸非遗——马王堆印花敷彩工艺的数字化实践》,呈现了AI技术在复原、研究和创新古老传统技艺方面的应用,是科技与人文深度对话的典范,为创就未来描绘了蓝图。南京云锦博物馆副馆长孙誉刚主讲的《云霞重光——云锦技艺的当代市场化应用与创新》,不仅详尽介绍了云锦的发展历史以及独特的织造技艺,还分享了云锦技艺在当代市场成功转化的宝贵经验与创新模式,提供了非遗项目实现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生动样本和实用策略。
此外,研修班还安排了实践课程。学员赴苏州丝绸博物馆参观,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宋锦)、原苏州丝绸博物馆副馆长沈惠开展《锦上添花——宋锦织造技艺》现场教学,通过系统梳理宋锦千年传承脉络与当代创新实践以及现场织机操作演示,生动呈现了这一国家级非遗技艺的活化路径。学员深入感受宋锦活态化保护成果,沉浸式体验并弘扬丝绸文化,助力非遗技艺传承发展。
研修班作为苏州市非遗传承创新联合体(纺织丝绸类)的课题任务之一,搭建了一个集文化传承,技艺研习,创新实践于一体的学习平台。愿学员们肩负非遗传承的使命、融合专家的专业指导与个人实践理想,以更开阔的视野和热忱的情怀,投身丝绸非遗保护与创新事业,为丝绸非遗的活态传承与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让苏州丝绸在守正中传承根脉,在创新中走向更远的未来。